全民重教,山花含笑——河池市“普九”攻坚纪实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884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日报实习生 刘苗苗 记者 陈坤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那坤村小学嵌在山腰,青山环抱。面积不大的校园里,一栋崭新的3层教学楼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下课铃响,孩子们涌到新建的篮球场上尽情玩耍。

“年初,家里没钱交学费,我不想上学了。后来老师家访告诉爸妈‘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了,不用交钱就可以上学,于是,我又背起了书包……”6年级学生韦家温高兴地说。

学校新了,学费便宜了,辍学的孩子回校了……所有这些,均得益于河池市历经8年的“普九”攻坚战。

八年“抗战”绘就新蓝图

“土地贫瘠,人多地少”只是贫穷的表面现象,河池的“穷根”是教育落后。

治穷先治愚。河池要发展,必须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自1998年以来,河池市历届党委、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普九”攻坚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费投入是实现“普九”的根本保障,改善办学条件是“普九”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于是,全市各县(市、区)通过各种途径,“八方汇源”,解决教育投入不足问题。为了确保教育经费,市委、市政府决定农村税改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65%用于教育。去年年底,都安瑶族自治县举行了一场“普九”募捐晚会,从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到企业老板、普通老百姓纷纷慷慨解囊,硬是凑了100多万元办学经费。类似的活动,类似的热情,在河池的“普九”攻坚战中屡见不鲜。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全市13万平方米的危房校舍被崭新的教学楼代替了,“校校通”教育网建设起来了。“普九”攻坚让农村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真正“硬”起来了。

为确保“两基”攻坚战的胜利,除了“硬件”建设外,河池市十分重视“软件”建设。该市在11个县(自治县、市、区)全部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由县级统筹,教师工资由县级统发,教师调配由县级统管,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投入保障机制已初步建立,教育政策法规逐项得到落实。

通过“八年抗战”,河池市教育落后局面得到了明显改观,新的蓝图展现在人们眼前。截至2005年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巩固率为98.2%,完成率为98.5%;初中阶段少年入学率91.09%,完成率82%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0%,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55%。全市累计通过自治区和市级“普九”验收的乡镇有135个,占139个乡镇总数的97.12%。今年11月,全市有宜州、金城江、罗城、环江、南丹、天峨、东兰、大化和巴马等10个县(自治县、市、区)的“普九”工作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评估验收。

干群同心打响攻坚战

“‘普九’攻坚不怕难,凌云壮志冲霄汉;达标重鼓如雷响,各族群众同心干。”一首打油诗道出了都安干群同心攻坚的心声。

都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开发县,河池市“普九”攻坚的最后一站。按照自治区“两基”攻坚规划,该县要在2007年实现“普九”目标,并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狠抓“普九”攻坚,全力实现“普九”达标。

针对都安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都安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并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普九”攻坚帮扶活动,为对口帮扶学校捐款捐物,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备学校的教学设备。全县还开展了八桂先锋行“万张红卡资助万名学生”、“万人家访动员学生入学”等活动,控辍保学。同时,县、乡(镇)两级政府、乡(镇)中心学校与村校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制,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普九”攻坚合力,推进了都安的“普九”攻坚进程。

新学期开始,都安瑶族自治县的贫困学生收到一份特殊且厚重的礼物——“两免一补”,辍学的孩子们终于重新背起书包,大伙喜上眉梢。为“控辍保学”,该自治县还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宣传“普九”攻坚:开信息专栏、文艺下乡、出版“两基”简报……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家长认识,动员适龄少年儿童入学。

在都安,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普九”攻坚的局面已然形成。都安打赢“普九”攻坚战役,已是指日可待。

 
编辑: 蒙卫芝 作者: 刘苗苗 陈坤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给山区孩子一片阳光3(大化县)
下一条新闻: 11个县提前完成“两基”,广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