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仫佬山乡“官岩”的由来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1035)

来源:罗城县委宣传部

官岩石刻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作为全国惟一少数民族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多彩,值得专家、学者的探讨和研究,其中仫佬族的“官岩”文化就是一例,为了进一步的收集和整理,让其发扬光大,近日笔者探访了“官岩”。

    “官岩”位于四把镇里胜村的旧县屯,距县城西南20公里。据史材记载,唐朝初期,皇帝为了平稳江山就已经在此设置了县城,主管融水、宜州一带,目前尚有高高的土城墙为证,在当地不远处有一小山,这座小山形状像似一口“官材”,小山岩洞里像堂屋一样的宽敞明亮,冬暧夏凉,据说前来任职的官员都比较喜欢到岩里纳凉解暑、题题字、看看蝙蝠。明代嘉靖年间有一闽人曾在摩崖上刻诗,诗日:“谁将鬼斧无量力,凿破洪荒半壁天。山鸟四时调好韵,石龙干载吐寒涎。云根不老菩提树,岩胖初开大乙莲。为爱边方景奇绝,刊诗留与百灵传。”所以后来当地人都称之为“官岩”。据旧县屯一位87岁的老奶奶莫某介绍,以前到旧县当官的人都命不长,可能是因为城墙外这座小山像口“官材”不吉利的原因吧,所以后来的明弘年间把旧县城迁至天河县。天河县的得名是因为下里附近有一蓝靛村,其后山每逢大雨即有瀑布自山间飞流直下,宛似银河从天而落而得名;又因附近的北陵山顶也有一小河,俗称天河,县名也就据此而定了。解放初期,罗城、天河两县均属于庆远专区管辖,可到了1953年4月经中南军区核准,撤消了天河县,但其行政区域都并入了罗城县。1983年8月30日,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了罗城县,更名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至今。

    目前,旧县“官岩”已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平时,特别是星期天就有一些客人前往“官岩”观摩,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旅游景点,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吴耀荣)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央视拍摄组到大化拍摄大化奇石
下一条新闻: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