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深情的扶贫赞歌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1097)

来源:罗城县东门镇党政办

2003年,自治区监狱局积极响应区人民政府的号召,怀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深情厚谊,开始进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大境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四年多来,该局领导和驻点工作队员不辞劳苦,积极深入一线,倾真情、献爱心,为当地群众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实事,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用自己炽热的情和爱,谱写了一曲定点扶贫的赞歌……

    大境村地处大石山区,距罗城县城16公里,是东门镇最边远的山村之一,也是全区4060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有5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521户2123人,拥有土地面积27916亩,其中耕地2570亩,人均耕地1.25亩。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仅783元,有386户1739人还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根据当地实际,该局以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实施饮水工程 ,解决人畜饮水难题。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饮水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村群众,全村500多户2100多人常年四季全凭老天下雨接屋檐水或挑山塘水饮用,每到枯水季节群众要到10多里以外去挑水,不光取水困难,而且水质差,严重地影响了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2003年该局进驻该村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即调查了解水源,多次邀请有关专家深入实地勘测,并先后资助54047.5万元(含水泥折款)帮助该村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抽水站1座、修缮香境屯4330立方米人畜饮水池1个、深挖扩大坭秋屯蓄水池2个等,有效地缓解了该村260户1260人的人畜饮水难题。另外,2003年8月该局还拨给价值5750元的25吨水泥,帮助大浪屯修建拦洪坝,使该屯300多亩田地免受洪水之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是修路搭桥,解决群众行路及过河难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大境村屯级道路的真实写照,全村5个自然屯的进屯公路全是泥巴路,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2006年,该局想方设法调拨了价值46000元的200吨水泥给大境村,帮助他们修建了大浪、坭秋、大从、从柏等4个自然屯的屯级道路,硬化道路长1800米,受益群众有400多户1700多人。如今,大境村的屯级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从根本上治理了脏乱差现象。

    大境村大浪屯村前有一条河,全屯有400多亩的耕地都在河对面,每年雨季河水暴涨后,根本无法过河,村民们只能望“河”兴叹,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农业生产。该局急群众之所急,于2004年5月及时拨给水泥10吨,并资助3000元购买钢筋等物资给大浪屯建造过河桥。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终于建成了一座长26米、宽4.5米的彻砼过河桥,解决了该屯83户374人的过河难题。

    三是兴建村委办公综合楼,解决办公和农产品交易难题。大境村民委办公用房始建于70年代,因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无法正常使用。另外,该村无交易市场,群众赶一趟集需要一整天时间,农副产品和商品交易十分不便。2005年8月,该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资助19万元和380吨水泥帮助该村兴建了一幢办公综合楼。该综合楼分为两层,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集村民委办公楼和小型农贸市场为一体,它的建成,彻底结束了该村民委无场所办公的历史,同时也使周边村屯群众农副产品交易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支持示范屯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东门镇横岸村大呇屯作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是该县重点建设的仫佬族风情小康文明示范屯。由于财政困难,该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该局了解情况后,及时拨给该屯80吨水泥用于小康文明示范屯建设,确保了该屯篮球场及屯内巷道硬化等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该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注重扶志抓根本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该局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十分注重扶志,狠抓根本,积极引导群众更新观念,逐步提高整体素质。一是从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入手,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宣讲中央1号文件,宣传党的各种富民和惠农政策,帮助当地群众解放思想,增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二是针对大境村的科技、文化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偏低这一实际,该局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该村群众的科技扶贫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农艺师等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前来授课,帮助该村群众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种养技术,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水平。几年来,贵局共举办种植甘蔗、桑蚕、烤烟、毛葡萄种植等种养技术班6期,培训人员 1450多人次,使当地农民每人掌握2项以上的实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该局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原来种植低效农业经济作物改种为科技含量高,耐干旱,产量高,收入高的甘蔗品种,号召村民大力发展糖蔗生产。根据大境村25坡度以下的泥土岭面积广阔的地理优势,提出“开发10里蔗廊,促进村民致富”的扶贫理念,使村民发展甘蔗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开发荒岭荒坡大种高产糖蔗。如今糖蔗生产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贯通罗柳三级公路大境路段两旁的10里甘蔗长廊开发工程共5360多亩,村民人均就有2.52亩甘蔗,2006/2007年榨季糖蔗预计产量达23000吨以上,经济收入超600万元,创历史新高。

    为了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扶贫工作组还进村入户,进行劳务输出宣传发动,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目前大境村有300多户360多名男女青年在广东等地打工,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关心教育事业 改善办学条件

    该局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十分关心教育事业,积极为当地学校和特困生排忧解难,奉献爱心。大境村中心小学是大浪、坭湫、大丛、香境、丛柏等5个自然屯学生集中就读的学校,全校共有师生200多人。2003年该校得到逸夫基金会资助建造了一栋新教学楼,但教学和办公设备缺乏。2004年6月,该局拨款3500元帮助该校购买了60多套课桌和10套教师办公桌,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同时该局还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局领导在百忙中多次深入驻点学校,详细了解特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给他们发放助学金8000多元,鼓励和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完成学业。

    据统计,四年多来该局共投入帮扶资金40多万元,其中现金27万元,水泥655吨折价约18万,着力解决了大境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收入低、饮水难、行路难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783元增加到2855元。(蒙显丹)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龙滩大坝震后安然无恙,蓄水至342.35米
下一条新闻: 南丹募集善款48万元助学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