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以来,广西桂北、桂东与桂西等地遭受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广西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立即行动起来,实施科技抗灾救灾,努力为冰雪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提供技术支持,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动捐款 爱心救灾
为进一步帮助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行等燃眉之急,该校党委书记阳国亮发出了抗冻救灾捐款紧急通知,呼吁广大师生员工为灾区人民送去一片爱心与温暖。2月5日,该校举行抗冻救灾捐款大会。虽值寒假,但仍有300多师生员工和家属踊跃为灾区人民捐献善款。一些教职工还特地从外地赶回参加捐款。
据统计,当天收到的单位和个人捐款共计5万多元,连同前一天以学校名义向广西红十字会举办的赈灾义演晚会捐赠的6万元和该校设计院向赈灾义演晚会捐赠的2万元,全校共向灾区捐款13万元。
深入灾区 科技救灾
冰雪灾害发生后,该校领导认真组织专家组分赴各地灾区,帮助广大农民科技救灾。2月3日,唐纪良校长等专门组织科技处、农学院、林学院、动科学院部分专家召开座谈会,研讨灾区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上的科技抗冻救灾问题。18日,学校再次召集科技处、农学院、林学院、轻工学院、动科学院和支农开发中心的领导,商讨如何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并迅速组织学校调研组赴广西各地调研灾情、指导农民恢复生产。该校农学院、林学院、动科学院先后派出调研组10多批次,加上参加政府各厅局调研的专家达70多人次深入灾区开展调研,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具体指导农民进行水果、牲畜等方面的防冻减灾工作。
为抓住气候逐渐回暖的有利时机,该校再次组织果树、畜牧水产专家分赴桂林市的重灾区资源、全州、兴安3县及玉林市的玉州区、容县,开展实际抗灾调研及技术指导和培训。
2月15日至18日,该校林学院调研组到自治区属黄冕林场、桂林全州县、兴安县和河池市环江县开展林业灾害情况调研工作。19日,副校长黄维义率该校果树栽培专家、家禽家畜养殖专家等11人赴玉林市开展灾情调研。20日,校党委书记阳国亮率农学院4名专家到全州、恭城两县开展灾情调研。并在资源、全州、兴安3县分别选取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类型的果园,不同果树树种进行调查,重点介绍了果树冻害程度的判断方法和处理措施。特别对修剪方法进行了实际操作示范,并对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提出了灾后生产恢复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针对性的措施。在玉州区,专家们针对生猪、淡水鱼养殖等问题,为60多名科技骨干讲解了科技知识及具体解决方案。在容县祖立村,专家们为100多名技术人员及果农讲授荔枝、龙眼等果树灾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现场示范果树补救技术。
携手媒体 指导救灾
为了让更多受灾农户迅速恢复生产,该校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为灾民宣传科学抗冻实施办法:
一是与广西电视台“走进农家”栏目组联合摄制一期专门面向受灾农民的科普节目,向遭受严重冰雪灾害的果农及牲畜养殖户介绍和解答防冻减灾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二是将专家们提出的抗冻救灾技术措施登载在有关报刊上,宣传和普及科学抗冻知识。三是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相关调查报告和降低果树受害损失的技术措施,方便广大栽培户了解果树受冻害后的栽培管理技术。四是组织十几名专家参加编写《科学抗冻救灾手册》工作。
此外,农学院冯斗老师向农业部报送了《应对雪灾对香蕉生产影响的技术措施》,薛进军教授把果树受灾和灾后生产技术做成幻灯片提供给农业部领导,并报送《应对荔枝花芽受冻情况的技术措施建议》,这些信息已在农业部网页上发布。
目前,广西大学派出的指导灾后恢复生产科技服务团,分成果树、蔬菜、甘蔗、养殖、林木5个组,分赴桂北、桂中农村,用科技指导灾区人民科学抗灾,恢复生产。其中,由120多名师生组成的果树抗灾科技服务团,在阳国亮书记的带领下,正在桂林市8个县的农村和果园指导农民生产自救。(宋丽娟 黄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