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给贫困学生“开小灶”,确保教育公平

支教教师系列报道(2705)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1月19日报道,最近,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日本文部省的高度重视。这份《2011年学生学习水平与家庭状况调查报告》称,在一些小学、初中里,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同年龄阶段、同等教育环境中的孩子之间出现了教育差别。

  日本文部省迅速开展深入调查,发现学校中领取“就学援助”、饮食补贴费、修学旅行费等各项援助款项的“贫困学生”大都成绩差一些。为此,日本文部省决定对贫困学生“开小灶”,消除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把家庭经济状况与学生学习状况挂钩,增加对贫困学生的援助金额,并以学校为单位,对每个贫困孩子的情况展开详细分析,制定出一套消除孩子们之间教育差距的指导方法,通过课后的辅导或补习,使孩子们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日本文部省此举让人竖起大拇指。作为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家,日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不断探索,在基本实现硬件均衡、师资均衡之后,逐步走向促进个体均衡发展的阶段。

  日本近代能够跨入世界强国行列,教育为其提供了坚强后盾,而保证教育公平是日本教育发展的灵魂。可以这样认为,日本教育公平程度之所以世界领先,是因为牢牢抓住了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设施统一、师资配置平衡等关键问题。

  从教育机会方面看。在法律保障下,日本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凡是日本国民,无论人种、信仰、社会身份、经济地位以及门第出身,都不应受到区别对待;对待身体有残疾者,国家和地方团体应根据残疾状况,进行必要的教育方面的支持,以保证其接受足够的教育;无论个人学习能力如何,对于因经济原因而面临就学困难者,国家和地方团体都必须采取助学措施。日本在发展教育方面始终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此次,日本文部省为贫困学生“开小灶”也是一个例子。

  从教育设施方面看,日本无论是乡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教学设施都按照国家标准统一配置,基本没有差别。各地学校的建筑模式、场地大小都采取标准化配置。笔者曾前往日本青森县的一所乡村高中。该校虽然是一所乡村学校,学生也只有100多人,但配备与东京中心城区的学校几乎完全相同:一栋多功能的教学楼、一个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一应俱全。教学设施不因外部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区别而不同,这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基础设施。

  从师资方面看,为了避免优质教育资源向部分学校倾斜,形成重点学校,日本很早就意识到,学校硬件均衡只是确保教育均衡的第一步,真正决定学校的好坏的关键要素是师资水平。因此,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日本教师属于公务员序列,国家不能随意解聘,工作相当稳定。为了实现各个学校的师资平衡,二战后的日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制度:教师经常性地流动,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最长只能任教7年,没有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一辈子的。在任何一所农村学校,都有城市学校轮岗过来的教师。同样,在任何一所城市学校,也都会有农村轮岗交流的教师。正因为教师在一个地区之内保持了一种制度化的流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一个地区总体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因此,日本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择校”这一说。

  由此可见,日本的教育原则,最根本一条的就是保障每一位国民平等、充分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日本的一切教育制度都是围绕这一原则来制定并实施的。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这一观念已经渗透进了日本国民的思想深处。可以说,教育公平原则的树立和实施,是日本教育的灵魂所在。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过了一个充实忙碌的春节
下一条新闻: 日本“Teach for Japan”致力缩小教育差距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