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网讯(崔恩德):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朴实的行动乐此不疲地开展助老扶弱、助学支教等公益活动……他们没有统一的外表却有统一的微笑,他们没有统一的性格却有统一的热情,他们没有统一的名字却有统一的信念。在他们身上,我们感触到一座城市的形象、气质与精神,在他们身上,我们打开了一扇城市文明的窗口。
志愿服务唱响青春之歌
眼下,行走在吕梁市区的大街小巷,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个特殊的人群,或头戴“小红帽”,或身穿“红马甲”;或是在疏导交通,或是在扶老助残,或是在服务展会……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2月19日,35名充满热情与奉献的青年,怀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光荣地加入了吕梁市离石区志愿者队伍。
危靖焘是此次宣誓入会的一名青年志愿者,作为一名吕梁学院的在校学生,他清楚地记得初入学的那段时间,志愿者师兄、师姐们为新生热情耐心地解答疑问,帮忙搬运行李,发放清洁用品等,他们皮肤被晒的黝黑,额头挂满汗水,却没有丝毫怨言,那真挚的笑容挂在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面庞上,显得格外可爱。于是,他急切地希望加入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90后也有能力为身边的人服务,为社会奉献。
今年32岁的李慧琼是一名待业青年,也是此次宣誓入会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入会的第一天,她便参加了市区三项整治交通岗志愿者活动,从11:00到14:30,虽然因为身份问题,劝导的效果根本显现不出来,但是李姐没有一句抱怨。她觉得,只要真诚地付出就可以,我们的志愿工作,就是靠每个人的自觉、责任,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马立刚的志愿献血,王婷的打工义捐,曹小凤的火车站帮扶……等等,这一天留下许多感动的镜头,从他们的身体力行中,让我们感受到属于这座城市特有的温情。
爱心凝聚铸造城市品格
他们默默无闻地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提醒,传递着整个城市的温馨与感动,星火燎原,爱的奉献感召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
2012年除夕日,志愿者敬老小分队成员一大早就来到吕梁市社会福利院,给孤寡老人们拜年,并帮助他们贴春联、挂灯笼、打扫卫生、包饺子,老人们看着这群“孩子”,含泪的双眼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大冷天跑这么远,虽然辛苦,但能够让老人家们高兴,我们也快乐。”志愿者王丹说。
采访中,一位志愿者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在“永远跟党走红歌传唱”会场服务中,有一位不相识的观众问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以后也一起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她说,当然可以。于是,在随后的志愿者活动中,这位家长18岁的孩子积极参与了重阳节敬老活动、牵线城乡结对帮扶活动、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等许多志愿者活动。另有一位家长,他希望他的儿子利用假期去做一名支教志愿者,去锻炼孩子,去真正学会奉献,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到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虽未成行,却同样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关爱别人是一种快乐,让这种爱的精神传递出去更是一种快乐。
参加了志愿队伍,就有责任和义务把它做下去。离石区志愿者协会会长闫建生说,“付出需要勇气,很多人会认为志愿者们是在作秀或者怀有某种目的,其实我们只想在付出自己小小的善念和能力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年来,涌现出许多让我们感动的闪光印迹,当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他们发起送祝福给舟曲的爱心卡大行动;当求知的渴望充满山区孩子的内心,他们发起为四川凉山彝族学校小朋友捐助课外书目的小桔灯活动;当贫穷阻挡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大路,他们发起关爱农民工子女常怀感恩之心的同城同心活动;当冬天的皑皑积雪覆盖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那群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又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支教奉献谱写志愿颂歌
支教,一个个故事里,一张张画面中,有他们初到时的触动与震撼,有他们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有他们结束后的沉淀与升华,更有付出与收获、现实与梦想、个性与责任的书写与诠释……
起始于2010年的爱心支教志愿者活动,已连续开展2年。2010年5月,离石区志愿者与浙江蓝天下爱心工作室志愿者一同考察吕梁乡村教育情况,他们发现很多学校采用复式班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个老师要同时带好几个班的课程,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课外活动,于是便萌生了义务支教的想法。6月,一则内部招募支教志愿者信息首次出现在志愿者群的公告栏上。7月,首批招募以在读师范类大学生为主的15名支教志愿者前往兴县康家庄小学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活动开展后,吸引了附近村庄的很多学生来补习功课,最多时达到50余人。由于假期学校加固教室,支教老师只好借用临时的屋子上课,一间50多平米的小屋里挤满了学生,最后只能在村里的戏台上搭建临时教室完成了两个月的支教活动。
郭素婷是第一批支教老师,作为运城学院的一名在校学生,她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选择到乡村去“吃苦”,初到支教学校给学生上课时,下面总是有人不停地说话,她很生气甚至厌烦这群孩子,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相处,慢慢地,她了解了这群调皮的孩子,学生也喜欢上了她,擅长舞蹈的她也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学习现代舞,一起与他们学习,一起与他们快乐。她觉得,是乡村的孩子们教会她真正的自立与自强,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也是在帮助自己。
2011年,离石区志愿者对离石区信义中心校,柳林县张家湾中心校,兴县交楼申中心校开展了爱心支教活动。王玉林是第二批支教老师,顿顿面条,整月洗不上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环境让他苦不堪言,他的支教任务是负责离石区信义中心校6个班的小学英语、科学两门课的教学,当地基础教育的薄弱让他印象深刻,孩子们各门功课基础普遍很差,大多数不会说普通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小王和其他支教成员一起,除了讲授常规课程,重点开展了普通话教学,还带动学生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搞即兴演讲、组织歌咏比赛,等等。
短暂的支教活动能给予乡村学生的关怀只是杯水车薪,两度春秋,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浇灌知识,播撒爱心;两载寒暑,他们在最富足的精神家园收获成长,收获快乐。爱心支教的故事还在继续,宛若涓涓细流滋润着这个城市,实践着“责任、阳光、和谐”的吕梁精神。
任重道远在奉献中前进
3年来,志愿者服务,从不被理解的前沿话题转变为“80后、90后”青年的生活时尚,从临时活动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服务项目,志愿者主体也从学生延展到整个青年群体。为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2011年9月10日,离石区团委指导和筹建了离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标志着该区志愿服务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
目前,离石区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达400余人,志愿活动在社会公益事业、帮扶救助、社会大型活动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志愿服务,并受到了区团委,市团委等各级部门的表彰。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离石区志愿者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超过1.5万个小时,离石区志愿者协会会长闫建生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员、2011年第六届离石区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有一些让他头疼的问题。
一是志愿者活动往往存在重使用、轻支持,重付出、轻资助的现象,使得组织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志愿组织项目的社会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志愿者组织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策划缺乏必要的经费、场所等物资支持,严重制约其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提高。二是志愿者协会在规划、人员招募、培训、评估、激励、监督等方面都存在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并富有效率和活力的组织。三是志愿者服务的社会认同有待提高,希望能过获得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及热心人士的广泛支持,并且吸引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员参与,使得社会公益活动深人人心,激发全民的互助意识。
3月5日是我们熟悉的“学雷锋活动纪念日”,同时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随着“志愿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志愿者这个词汇逐渐清晰又深刻地走入了我们普通市民的视野,志愿者服务已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志愿者们正用饱满的热情、贴心的服务、灿烂的微笑服务社会,让这座城市更显温情、文明与魅力。
编辑:吕梁网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