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女教师赴印尼支教,用爱开启印尼儿童的心扉

教师系列报道(2804)

    4月初,当王春玉走进她在印尼工作了两年的教室时,孩子们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跑到她身边,抱着她喊道:“不要回中国!”此时王春玉的眼中满含泪水。
王春玉是聊城东昌府区人,2010年,她只

    ldp20120504x0602c.jpg

    4月初,当王春玉走进她在印尼工作了两年的教室时,孩子们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跑到她身边,抱着她喊道:“不要回中国!”此时王春玉的眼中满含泪水。
    王春玉是聊城东昌府区人,2010年,她只身远赴印度尼西亚,成为了那里的一名汉语支教教师。

    初到印尼 语言习惯让她难以适应

    王春玉是东昌府区朱老庄镇朱老庄中心小学的一名幼儿教师。2010年年初,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王春玉报名参加了印尼支教。
    聊城市外侨办的工作人员随后开始帮她搜集整理关于印度尼西亚的资料,每天下班后,王春玉都会坐在电脑前查看一下关于印尼的风土人情。
    2010年4月12日,在老公的陪伴下,王春玉来到北京机场,登上了飞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飞机。
    抵达雅加达后,王春玉跟随当地工作人员来到了支教的学校——雅加达吉祥山基金会学校,他们的宿舍就在距离学校仅200米的一栋三层别墅内。
    初到印尼,虽然语言不通,但王春玉跟周围的邻居们相处得不错。然而在一次聊天中,邻居们的一句话却让她感觉“受到了很大的侮辱”。“她说中国人很肮脏,一天就洗一次澡、刷一次牙。”王春玉说,一天洗一次澡就是肮脏,那么冬天一星期洗一次呢?在家乡这种事是很正常的,怎么能说是肮脏呢?
    直到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她才知道,因为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位于赤道附近,可以说是常年如夏,那边的人一天会洗好几次澡,而他们说这些话,并没有恶意,只是因为两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一声感谢 让她觉得自己付出很有价值

    王春玉担任的是幼儿中班的中文教学任务。刚开始接触这个班的孩子时,因为历史和语言环境的原因,王春玉在教学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边虽然有很多华人,但是因为早些年的排华思潮,他们有着32年的断层教育,很少有人会说汉语。”
    为了能够让学生接受她,接受她的中文教育,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王春玉就用微笑、眼神、肢体动作,让孩子们感受到她对他们的爱。孩子来了,她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孩子的鞋带开了,她会微笑着帮他们系上。渐渐地,孩子们开始接受她。上课的时候,他们会围在她的身边,不停地喊着“老师”,也会跟着她说、跟着她唱、跟着她读。
    在王春玉的学生中,留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名叫SEkan的小男孩。这名小男孩是当地华人家一名仆人的孩子。SEkan的性格比较内向,坐在教室里,基本不与同学接触,即使和自己的父母,也很少说话。
    为了能够让SEkan接受自己,王春玉每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着SEkan笑一下,当看到SEkan有些进步的时候,王春玉就会毫不吝啬地夸奖他,并且会适时地给他一个拥抱。慢慢地SEkan变得活泼了,开始跟着小朋友们一块儿做游戏了,汉字写得很认真,会说的汉语也越来越多,见到她时还会跟她讲遇到的好玩的事。慢慢地,回到家里,SEkan也变得爱说话了。
    SEkan的父母见到王春玉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也正是这一声“谢谢”,让王春玉感到非常高兴,她感觉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她的努力有了价值:“有了这句谢谢,我觉得我这两年的努力、牺牲都没有白费。”

    感情深厚 她诚挚邀请印尼朋友参观聊城

    在印度尼西亚支教的这两年,王春玉除了担任吉祥山基金会学校幼儿中班的华语教学,还担任着汉语补习中心七个班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参与了基金会的公益活动。
    在印度尼西亚支教的日子,王春玉不止一次向那边的朋友介绍中国、山东和聊城。她告诉记者,在印度尼西亚说起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说起山东、聊城,大家一无所知。在回国的前夕,她邀请那边的朋友,如果有时间,一定要来山东、来聊城看一看。
    说起回国后的感受,王春玉感叹“变化太大了”。在日记中,她这样写道:“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能让我们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备感欣慰,也能让我们在国外生活得更有尊严。回国之后,我要把在印尼支教期间的经验和国外一些成功的幼儿教学模式应用到平时的工作之中,并继续不断加强与吉祥山基金会学校的联系,继续为中文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玮)

    延伸阅读:

    2010年年初,王春玉在学校听说国侨办招募一名去印度尼西亚支教的幼儿教师时,她对印度尼西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当幼儿园园长找到她时,她感到很意外,“我不懂那边的语言,而且从来没有想过出国。”王春玉说,自己一个人在国外生活两年,她很难想象是什么境况。她回家跟老公宓长勇商量了一下,宓长勇也有着同样的担心。
    去还是不去?去,意味着自己要独自在国外生活两年,不能守在年迈的母亲身边尽孝,不能照顾即将考高中的儿子,家中的事务都要老公一人承担;但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的机会,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开阔眼界。宓长勇看出了王春玉的犹豫,对妻子说:“你如果想去的话就去,家里的事情不用担心,还有我呢。”
    也正是因为有了老公的支持,王春玉去园长那里报了名。当王春玉把要去印度尼西亚支教两年的事情告诉家人时,家人们并不支持。王春玉的朋友对她的决定也感到不理解,不少人劝她放弃这个想法,撇家舍业出去两年不值。
    是啊,儿子想吃水饺,她和老公一个和面,一个调馅,半个小时就能让儿子吃上热气腾腾腾的水饺,可是她出国了,这些都要老公自己一个人做,他还要上班,忙得过来吗?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万一老公顾不过来,儿子的营养会不会跟不上?想到这些,王春玉又有些犹豫了。
    “你放心去就行,洗衣做饭我都会,儿子我也能照顾好,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每当她犹豫的时候,宓长勇就会这么说。也正是有了丈夫的支持,王春玉不再犹豫,才下定决心去印度尼西亚支教。
(马玮)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中铝广西分公司定点帮扶陇穷村支教助学项目启动
下一条新闻: 武汉大学优秀支教大学生赵小亭:用生命书写青春志愿之歌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