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网站:沟通山里山外(珠江时报报道)

Teaches the website: In and out the village (Pearl River Times report)

http://dadao.net  2005-12-19 09:29:44  来源: 珠江时报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278

The 3rd part of the story about teachers from Guangdong aid to Guangxi   (278)

时报记者 庞华 报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佛山市派往广西支教的吴雄刚老师近日回佛山作短暂逗留,于是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傍晚,记者约他坐下来聊了两个多钟,听他谈在山区的见闻、城乡教育的差距以及作为一个普通支教老师的焦虑、个人建网站的想法。

吴老师和他的乡村学校

36人一间寝室

支教故事·见闻

城市孩子
难以想象的情景

  吴雄刚原是佛山十四中数学老师,今年9月底来到广西凤山县支教。凤山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属河池市,是老革命根据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经济落后。吴老师分在县城的民族中学,但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下面乡村的教学点,了解当地教学情况。他说亲眼看到农村的孩子艰难的学习条件,是佛山城市孩子难以想象的。

36人住25平方米的寝室

  在吴老师任教的民族中学,女生宿舍的状况是这样的:一间房最少住18人,面积大约16平方米;最多住36人,面积约25平方米。而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一人一床”,只有0.9米宽的床有的要睡两个学生;有的两张床拼起来三个人睡。造成这种原因,一来是学校设施跟不上,二来有的学生家庭困难,两人挤一铺节省一点钱。
  在这么拥挤的宿舍里,她们是怎么生活的?有一天早上起床后,吴老师专程去看了一下,原来她们都是肩膀贴着肩膀来刷牙的,第一次共有22人刷牙,36人要分两次才能刷完。只有两个洗澡间,36人又如何安排的?学生都笑着回答:利用中傍晚、下晚修的短暂时间轮流,最快也要三天才洗上一次澡。
  老师感言:我们的城市独生子女,家里自己一个人的房间恐怕也有10~20平方米,很难想象与人合睡单人床的情景。有的学生住校,8~10人一间宿舍已经嫌挤了。

吃白饭、黄豆饭

  在县城中学,学校中午或傍晚一顿饭一般花1.2元到1.5元,有青菜和少许肉,有的学生还不是餐餐吃得起,有时一天两顿饭或两天三顿饭;但下乡到教学点,吴老师还看到更差的伙食:学生们只吃白饭或黄豆饭,根本没有任何肉菜。学校也没有饭堂,只有一个小小的简陋伙房,没有什么厨房设施。学生从家里自带米、油、盐,校工把洗好的一盒盒米(有的加黄豆)放在柴火上蒸两小时,然后大家随便站着或蹲着吃饭了。他们父母一个星期只给1~2元备用,每天都没钱吃早餐。
  老师感言:我所见的学生,谁不吃几块钱一支的雪糕或饮料,或更贵的零食?谁早上不吃鸡蛋、牛奶、面包或别的早餐?拥有手机、MP3的也很平常。但是每天埋怨饭堂伙食的、倒剩饭剩菜的学生还是不少。

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的教学

  吴老师说,到目前为止,他看到凤山县的老师还是以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教学。在县城可以有条件上网,但在乡下教学点,那是不可能的。他帮助县城的老师用电脑制作课件,他们都觉得新鲜,他们几十年都用惯了粉笔,不用还不习惯呢。他们也曾参加过电脑培训,现在只会打开电脑看看信息,基本上不会独立制作课件,更不会用word完整地打一份数学考试试题。学校的电脑全部都是win98系统的,吴老师带去的有些课件都不能打开。不是那里的老师不想接受新鲜事物,而是没有条件。吴老师在支教的中学,经过调查论证,只要花27000元,就能建一个虽没有空调、没有木地板的最简便但能使用的多媒体电教室。
  老师感言:在佛山,小学生都有信息教育课程,不要说中学,连小学的老师都会制作电脑课件。在佛山,一个多媒体电教室肯定要花10来万元,设备和条件都很先进。

支教故事·思考

城乡教育差距在哪里?

那么城乡教育差距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思考,吴雄刚老师认为,城乡教育的差距主要在基础教育方面。

吃白饭的孩子们

没有经过幼儿园教育

  从幼儿园开始,城乡教育就拉开了差距。现在有的城市父母讲究0~3岁“早期教育”,甚至在为孩子选择哪一所名牌幼儿园而伤脑筋,而乡村的孩子绝大多数跟着大人在田里劳作,或由老人看管,有的上小学都要走一两个小时的路,村里更不可能设立幼儿园。县城的孩子有部分也是由老人带大的,孩子们一般到5岁直接进小学学前班。乡村父母和老人的劳动一年到头都很繁重,他们并没有重视幼儿的启蒙教育。

从小学生到高中生的锐减

  据吴老师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凤山县现有小学生24000人左右,而初中生只有8000多人,高中只剩下700多人(另有200人考到市属中学、中专)。县有关领导的目标是要尽快达到“双基”,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锐减,大多因为交不起学费,小小年纪被迫参加劳作自食其力。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不读书没有多大出息,可是每个月大约100多元的生活费和一年几百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没有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

  尽管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经常为“民工荒”而犯愁,但另一方面山区的小学生、初中生未经过任何职业培训,没有任何技术、技能,也很难在珠三角地区找到饭碗,站稳脚跟。在凤山县,吴老师看到只有一个职中班,人数只有三四十人,但是学校没有任何实习设备,实习场地,学生只能看课本,没有任何实践操作机会,毕业了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所以当地人并不热衷读职业高中,认为既浪费钱又学不到本事,没出路。
  今年该职中班的校长为学生找到一个出路:跟广东某电子厂签约,学生到该厂打工实习,每月包吃包住还有几百元工资,这样学生既挣到学费又有实践机会,为将来到珠三角做技术工人打下基础。吴老师认为这是值得提倡的山区职业教育模式。

支教故事·行动

烛光下晚自习

建立网站呼吁社会关注

  本来吴雄刚老师在今年暑假就曾想过建立网站方便与学生、同行的沟通,但开学不久就决定报名去支教以及真正动身前往,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决定。吴老师与原来任教的学生之间互相都依依不舍,他觉得身在千里之外,更有必要建立网站联系山区与外面的世界。得到他以前一个学生廖伟强的帮助以及同期支教的10多名老师的支持,他在去山区的不久后就建起了“佛山支教在线”(  www.fszj.net)的个人网站。

感动学生、教育学生
  看到当地学生的生存状况、学习条件,对比自己平日的学生,吴老师很感慨,于是作为数学老师的他专门向考上新闻专业的往届学生请教摄影技巧和新闻写作知识,联合其他支教老师在支教网上连续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和几十幅照片,并向问候他的学生推介他的网站。他的学生一传十,十传百,全校很多师生都关心起他的“报道”。不少学生给他留言说到:看了他的“报道”内心产生很大震动,有的当场哭了,想到自己好吃好穿,还懒得读书,真的很不知福。
  在学校的支持下,吴老师原来的师生员工一共捐助了7000多元,为凤山县民族中学新建多媒体电教室尽了最大的努力。
  现在教育届人士普遍认为城市的独生子女缺乏“磨难教育”,吴老师还有一个设想,他很想在假期组织佛山的中学生来到他支教的地方,与当地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一个礼拜,让在蜜糖里长大的温室花朵体验一下真正的艰苦,也有家长看了他的网站,给他写邮件表达这种愿望。他说如果有佛山的旅行社全程协助,或家长自驾车与当地的旅行社衔接,这种设想的实现应该不会很难。

感动社会人士,援助山区教育

  吴老师说,他的网站建立不久,他就收到一封来自佛山某贸易公司职员的英文邮件,说看了他的网站,想援助贫困学生。于是他们在网上沟通了多次,该职员要求援助吴老师写的那个“两天三顿饭”的学生。吴老师帮学生在银行开一个账户(该学生从来没进过银行),这位善心人士每月支付生活费130元,每学期开学再另支付学费。虽然一直未曾谋面,但援助贫困学生之事顺利进行,吴老师说多亏了他的网站。
  这次回佛山,吴老师还专程帮另一个受助贫困学生带了一封感谢信给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澜石支行的全体员工。原来他们每月定期支付该学生生活费、学费200元。该支行行长敖炎荣对记者说,他本人每月捐助100元,其他10多位员工平均10多元。他们一直有给希望工程捐款的习惯,这次看到吴老师这个网站,员工们就决定自掏腰包帮助这个家庭贫困的孩子。敖行长说,他们觉得每人每个月少抽一包好烟,就能帮助一个孩子不失学,很多佛山人都力所能及,关键是有没有恒心。图片摄影:吴雄刚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一个伟大的母亲》的主角陈秋芳同学感谢信
下一条新闻: 贺河池第七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南丹县)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