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417)
The 3rd part of the story about teachers from Guangdong aid to Guangxi (417)
------受援地区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支教教师吴雄刚报道
The supporting teacher of staying Fengshan Country,Hechi City,Guangxi from Foshan City,Guangdong Wuxionggang
来源:佛山日报
2006年2月12日年初十五,约40万市民行通济,场面十分壮观。
成千上万的市民向生菜池扔生菜,祈求事事顺利,财运亨通。
行通济的市民向生菜池扔生菜。
行通济风车舞动,人潮如海,让人目不暇接,置身于“行通济”的队伍中,最兴奋的当然是小孩。
两位澳大利亚友人开心行通济。
警方在通济桥上维持秩序。
行通济顺风风车,祈求顺顺利利。昨日的行通济,无数风车舞动。
一小孩拿着望远镜四处张望,表情非常酷。
■昨晚,在行通济的队伍中,有市民在通济桥上留影。
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取“必通而后济”之意。正月十六“行通济”的传统习俗始于清初,乾隆年间最为鼎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早到午夜,各家各户,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拥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以求得一年的平安和好运,有“行通济,无闭翳”之说。 随着岁月变迁,昔日通济桥已踪迹 难觅,使年年“行通济”徒有其名,实为憾事。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佛山市政府斥资1700万元于2001年1月18日复原通济桥。修复后的通济桥建筑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通济桥广场以通济桥、闸门楼及南北两个广场为主轴线,再配以桥下水体、周边绿化,形成一个面积7300平方米的公园。闸门楼的主体用青砖砌成,两边配拱形门洞。闸门的屋脊采用石湾公仔图案,表现佛山美术陶瓷的魅力,画面中勾画出古代通济桥兴旺发达的情景,里面有财神、舞狮、卖风车等。而公仔图两边分别有一条龙和凤,寓意是龙凤呈祥。闸门楼公仔屋下面,是灰雕图“蝙蝠踩双钱”,用“福”“钱”寓意富贵。 通济桥长32米,宽9.9米。桥两端的抱鼓石,以祥云和蝙蝠衬托风车,体现出通济桥民俗的象征物——风车。桥身上雕刻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所执的神器,寓意市民过桥时祈求消灾、寻求平安的美好祝愿。桥柱的上部,用大象的头“拱”出一个果篮,里面有南瓜、仙桃,取意“象抱太平”。古代的通济桥,桥头石级共9级,桥尾13级,反映出“九出十三归”的意念。如今也在新桥上得到体现:以防滑条取代台阶,在桥的北端安置9条,在桥的南端安置13条。不仅提高了过桥人的安全系数,同时体现了过桥企福的意念。通济桥下面的水体面积2000平方米,并设立了亲水台阶、知鱼轩、乐鱼亭,取意于古诗“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
“行通济,没闭翳”,意思就是到通济桥走一走,全年都会没忧愁烦恼。元宵节“行通济”已经是流传了200多年的民间传统习俗,如今这一习俗已经成为佛山人过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通济桥建成至今已经有400多年,“行通济”的习俗则是从明末清初形成的,开始的时候只有小部分人去走,后来走的人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