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师”将是我一生的名字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689

The 3rd part of the story about teachers from Guangdong aid to Guangxi  (689)

来源:金羊网 2006-04-25 15:09:43

香港女孩支教西部,演绎现实版“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他,她来到广西支教;为了自己,她选择到最穷的村里当英语老师;为了孩子,她要坚持捱下去。“我那高涨的热情正被学生一点一点地浇灭。第一次布置作业,三十多人只交了五本,叫他们在课堂上做,他们打打闹闹,罚留堂他们又逃跑,唉!农村的孩子们不是应该很好学,很能吃苦的吗?可是,不行!我要坚持!工作后所面对的困难也会更多。而且到那时候想再回来教书就更加困难了!”

    这是西部支教老师潘妮娜写下的一页日记。近日,记者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白涛一行翻山越岭来到广西,终于访寻到这位香港籍女孩。她的皮肤有点黑,她说在山村的太阳很猛,防晒霜失效了。但她又并不消瘦,这是每餐只能拼命扒白饭的结果。

    去年7月份,潘妮娜和男朋友黄乾宇,这对来自暨南大学的港澳生踏上了到西部志愿服务之路。黄乾宇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田阳县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田阳项目”管理办公室。潘妮娜被分配到农业局,由于厌倦了办公室报纸加清茶的日子,潘妮娜强烈要求到山村支教,一头扎入了远离县城的五村中心小学。她说:“潘老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将是我的名字,我一生的名字。

    记者看到潘妮娜空荡荡的宿舍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黑漆漆的、满是斑驳的墙上和房顶上挂满了蜘蛛网,摇摇欲坠,巴掌大的蜘蛛和不知名的昆虫到处跑来跑去。她的宿舍是从一间教室用纸板分隔出来的。

    翻山越岭去家访,潘妮娜开始了曲折漫长的支教第一步。她在日记中形容自己“闭上嘴巴,保持体力,一鼓作气地来到了学生陆艳梅的家。我印象极深的是她的一双眼睛,她爱读书,渴望读书。一起去家访的志愿者张强想资助她,但我把她抢了过来,因为我觉得她是我家访的第一个孩子。她今年申请到免学费了,很替她高兴,她还将会是我的学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去年第一批大学生到西部贫瘠艰险的山区中,这两位是唯一的香港人。在他们没有来到广西之前,志愿者们对这块陌生的地方充满了幻想。“幻想这里山清水秀,幻想这里景色如画,犹如世外桃源。”当幻想成为现实的时候,生活上的种种恶劣统统袭击而来。但从他们身上,记者不但看到了令人感动的坚忍、意志与快乐,更是发现年轻的他们已被当地村民奉为“救世主”。

    今年7月,全国各地各高校将有6500名应届毕业生,跟潘妮娜他们一样踏上志愿服务西部的路。潘妮娜说,服务期满回香港后,她最想告诉朋友的是“到西部去,才能体会到老师的真正内涵。”(本报记者 陈晓璇 通讯员 罗贤甲)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如果(南丹县)
下一条新闻: 走,我们到西部去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