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次生死出入墨脱感动佛山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918

来源: 珠江时报

央视《焦点访谈》昨播出我市援藏干部许晓珠的专题报道,本报整理节目内容以飨读者

核心提示:

 

    前日,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托起吉祥的云彩———记援藏干部的模范许晓珠》,报道了我市援藏干部模范许晓珠的感人事迹;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时代先锋”专栏播出了介绍许晓珠的节目。
    昨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长篇通讯《援藏干部许晓珠的“墨脱路 墨脱情”》,并配发了评论文章;昨晚,《焦点访谈》节目又以“生死墨脱路”为题,播出了许晓珠的感人事迹。本报记者整理了该节目内容,以飨读者。

1、“生死墨脱路”因凶险得名

主持人 瞿树杰:
    各位观众,你们好!欢迎收看《焦点访谈》节目,现在我们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这个地方是西藏自治区的墨脱县,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腹地,是至今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由于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经常发生,每年都有人死在进出墨脱的路上,被人们称为“生死墨脱路”。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全县一万多居民当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走出过县境,一半以上的人没有见过汽车。为了给生活在这座高原“孤岛”上的百姓修一条连接外部世界的希望之路,广东援藏干部许晓珠从2004年7月开始,冒着生命危险,在这条路上路上徒步往返了14次。

2、记者亲身体验 7小时翻越雪山

    旁白:
    为了亲身体验许晓珠每次进出墨脱的艰辛,11月初记者踏上了他两年多来每次都要走过的这段旅程。许晓珠说,进一趟墨脱不光要翻越4700多米的雪山,穿越蚂蟥区,还要经过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进一趟徒步要三到五天。
   
    当地警察:
    这是入冬以来进出墨脱唯一的一条路,我们经常在山下的沟里面发现一些居民的遗体。
    旁白:
    尽管今年大雪还没有封山,但山上有些地方积雪已经有1米多深,连续5个多小时爬这样的雪山,高寒缺氧,体力严重透支。稍微有个闪失,就有可能滚下去,丧生雪山峡谷。翻越雪山,我们整整用了7个多小时。不难想象,多次往返在这条路上的许晓珠是怎么熬过来的。
    许晓珠说,雪山上原本就有一条简易公路,但由于大雪封山,每年只有在六七月份才能够勉强通过几天,县里每年6000多吨的急需物资也都是那几天用汽车运到80K的。
    出镜记者 熊传刚:
    这里是墨脱公里80公里的地方,当地习惯称它为80K。进入墨脱县的物资都是汽车运到这里以后,再由背夫背到60公里以外的县城和各个乡镇。

3、50公里蚂蟥区 人畜饱受骚扰

    旁白:由于没有通公路,背夫就成了这里一个特殊的职业。居住在这里的门巴族和珞巴族老乡,从七八岁就开始做背夫,很多人一直干到60多岁。
    晚上,在80K我们和背夫一起睡通铺,合衣而眠,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夫们帮我们打绑腿,以防止蚂蟥从裤脚钻到人的身上。一路50多公里的蚂蟥区,路边无论是树上还是杂草上,到处都是蚂蟥。在一根筷子那么长的草叶上就有10条之多,牙签那么小的蚂蟥吸血后足有一个成人的拇指那么大,过一趟蚂蟥山,无论是马匹还是我们身上,都无一幸免地被蚂蟥光顾过。
    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虽然不用再爬雪山和经受蚂蟥的骚扰,但由于沿途泥石流、山体滑坡不断,即便是在一些能通汽车的路段,也让人胆战心惊。
    出镜记者 熊传刚:
    我们在前往墨脱的途中,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汽车残骸已经是第四辆了。在这个地方,可以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家常便饭,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危险。
    旁白:汽车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陡坡上以时速六七公里爬行,每个人都要让自己紧紧挂在汽车的把手上,以免被颠碰得皮青脸肿。第三天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墨脱县城。

4、向导奋不顾身 书记泪落如雨

    旁白:许晓珠说,两年前,他和福建、广东的另外3名援藏干部第一次来墨脱上任时,他们徒步走了5天。
    高向东,门巴族背夫
    他的行李是我背着的,他是空着走,翻越雪山的时候他有些走不动了,我们就拉着他,推着他。但是他还是很坚持,他说要是连路都走不了,以后怎么当干部呢?
    旁白: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上任第一天就在当地百姓面前哭鼻子的父母官,在他上任的3年中不仅改变了他尽快逃离这个地方的初衷,也改变了墨脱老百姓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前往墨脱途中,许晓珠在翻越雪山时发生了塌方,一大堆土石直奔人群而来。这时,门巴族向导欧珠奋不顾身跑到许晓珠跟前,一把将他推开,然后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他。
    雷振鹏,墨脱县组织部副部长
    当时,石头哗啦啦地往底下滚,一块石头离欧珠的头就只有这么远,在场的人都吓傻了,等回过神来,许书记紧紧地抱住欧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下来了。

5、小背夫挣学费 许晓珠再落泪

    旁白:
    一名素昧平生的向导在关键时刻能以自己的生命救了他,这让第一次跨进墨脱的许晓珠上了生动的一课。而在他第一次从墨脱到林芝汇报工作的途中,一个小背夫再次让这个40岁的汉子泪流满面。
    郭洪义,墨脱县委办公室主任
    当时在路上看到一个小背夫,身上背着大约有20多斤重的东西。我们许书记本来想上前帮一把,结果那个孩子说:“我在家就靠这个挣学费,不想和别人分运费。”就看那个孩子,我们许书记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许晓珠,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委副书记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孩才9岁,同我的小孩差不多大。这么小的小孩出来搞背运,听说他的父亲还在医院住院,可是我的小孩在广东,连过个马路都还要牵着他的手,这样的事情真令人心酸哪。

6、改变落后面貌 修路才是出路

    旁白:
    后来许还专门去医院看望了这个小孩的父亲,当他去药房帮忙取药时,没想到大雪封山,药品紧张,打3瓶点滴都要院长特批。
    桑杰次仁,墨脱县人民医院院长
    有一次,医院一位濒临病危的痢疾病人让我给他批点药,但当时治疗痢疾的药品确实没有了,新药要8月份才能背进来。病人去世后,我跟许书记汇报这事的时候,书记是流着泪听我讲完的。
    旁白:
    由于行路艰难,县城里的物质都是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背运进去的,这里自然成了全国物价最高的地方,一吨雪梨要卖到5000元,一个鸡蛋要4块钱。贫穷与落后震撼了许晓珠,淳朴和善良感动着许晓珠,在刚上任的两个月,他将随身上带的1万多块钱生活费全部捐给了当地的老百姓。
    许晓珠,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委副书记
    我回来以后也想了很久,光是这种捐钱的方式,杯水车薪,改变不了墨脱的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惟有修路才是唯一的出路。

7、为了修路 几乎走遍墨脱

    旁白:
    许晓珠决定留下来,打通墨脱与外部世界的通道。其实国家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对墨脱公路进行地质勘察和工程研究论证,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1993年曾修通过一条简易公路,但由于地质灾害频发,仅在开通的第三天,大面积泥石流和塌方就将一半以上的公路摧毁,以后就没有再通过。许多专家对墨脱公路复杂的地质条件也是“谈路色变”。

    为了修路,许晓珠和县委书记李建功等其他干部一起,几乎走遍了墨脱的所有村寨,而最远的村从县城往返一次要半个月。他还专门跑到拉萨,请了地质和交通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勘探、设计和论证,在初步了解和摸清修路各方面的情况后,许晓珠提出了先修境内县乡公路,再修县外公路,最终实现内外公路对接的方案,并得到了墨脱县、林芝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宋万贵,西藏自治区交通厅总工程师
    许晓珠我们太熟了,有时他一个星期到交通厅汇报三次工作,我们记得有一次,他是一边流着鼻血、一边汇报。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杨宝安 杨汉坤据节目整理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周舟 摄自电视屏幕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10万私房钱慷慨捐墨脱
下一条新闻: 石湾镇教育站和企业捐助运费,衣物送到山区(珠江时报)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