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五年投入教育扶贫三亿多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1071)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韦继川 通讯员周光华)5年来,我区扶贫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有效平台,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有效地整合和引进大量资金,缓解我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短缺的困难,使教育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6年,共投入教育扶贫资金3.04亿元,修建3782所学校,资助110048名贫困生上学。其中财政教育扶贫投入资金6012万元,修建学校127所,修建校道路85条185公里,桥梁12座,饮水设施25座;社会帮扶投入资金2.44亿元, 修建3655所学校。

  抓好“两基”是贫困地区的一项效益长远的根本性扶贫措施。多年来,我区扶贫部门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能,把教育扶贫作为社会帮扶、定点帮扶的重点工作,搭建有效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境外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加快贫困地区的“两基”进程。

  通过制定贫困村扶贫规划,确定教育扶贫具体目标,动员帮扶单位参与教育扶贫。我区在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中确定了4060个贫困村。这些贫困村既是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各级帮扶单位对所帮扶村的教育投入了大批资金,如区、市、县包村单位仅2003年和2004年两年时间就投入教育5273.2万元。

  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大会战的方式,分期分批解决区域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我区先后开展了东巴凤和都安等五县(自治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有效解决了连片特困区域教育设施落后问题,基本改善了东巴凤三县乡镇初中校舍的设施落后问题,基本消除了村完小的D级危房。

  通过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吸引更多的境外、港澳台慈善机构投入资金开展教育扶贫。几年来,引进了世界银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香港福幼基金会等组织对我区教育扶贫的投入。如2001年拿出2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与香港周凯旋基金会200万元配套使用,在我区贫困村建设20所“明天小学”,解决了6600个学生的读书问题。这种抛砖引玉的扶贫引资方式,改善了基层办学的条件,

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效果明显。

  通过对口帮扶,引导吸纳社会帮扶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年来,自治区扶贫办通过项目推荐、年度合作协议等方式,广泛发动广东社会力量为帮扶广西教育扶贫献爱心。2001年至2006年,除广东省专款援助我区教育部门实施教育工程外,还从广东帮扶财政资金中安排1005.3万元,在百色、河池两市修建学校33所。广东省社会捐款1.183亿多元,修建学校708所,资助19713名贫困学生上学。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先后带领50多批民营企业、港澳人士到我区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经其牵线搭桥,社会各界为百色市援建了100多所希望小学,捐助了大批教学仪器、设备。通过对口教育帮扶,改善了百色、河池两市贫困地区的教学条件。

  通过建立基地,加强对贫困地区青壮年的培训,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巩固扫盲成果。2001年以来,我区扶贫部门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农家课堂”培训方式,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种养技术水平。全区共投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200万元,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400万元,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6477期,农家课堂1180次,培训贫困地区农民196.5万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2.9万人次。2005年在全区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60所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共培训了3.6万人,就业率达到了85%。基地的建立,提高了贫困地区青壮年文化水平和种养技术水平,巩固了扫盲成果,增强了致富能力。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电影《希望》在广西高校燃起圆梦热
下一条新闻: 国务院考察组:河池解决特困区域贫困经验值得借鉴
   
别墅开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