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全体教师教研会上的发言
第三期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支教教师系列报道(146)
作者: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支教教师黄斯群
教研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要进行教研活动很容易,而要搞好它又不容易!因为我们每天进行的备课、上课、改作业的活动过程都必然伴随着教研活动。比如说,你在备课当中就经常遇到问题,诸如任何组织教学,寻找资料的过程,还有上课时突然的灵感,临场的发挥,都是一种研究、发现的过程。所以说,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进行教研,但为什么又说要搞好教研不容易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一个问题。我刚才说到,你在备课、讲课当中的灵感,或者上哪节课你感觉教学效果、气氛特别好等,你有否在事后把它写下来,进行总结,深入挖掘它,或是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与别人进行交流。如果你都做到了,那么肯定能迅速提高你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这个过程,就象每个人都看到苹果落地,但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教学研究呢?我认为,首先必须提高对教研重要性的认识:
一、我们是做教书匠还是学者型人才
一般认为教师教书就是一个机械的知识传输的过程,而且教得好坏都相差不大,更不要说搞研究了,其实非常错误!我要问,为什么同一个班,同一学科,有些老师去上课,纪律好,气氛好,效果好,而有些老师的效果就不那么令人满意呢?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上好一节课,就看你的劳动付出了!就看你自身对这节课的熟悉,认识,准备甚至是研究的程度!不信,你们自己明天回去上课就可以试验一下。
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数是不需要我们去研究它的正确性的,但我们要研究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并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我们要研究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就是兵法上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可能会说,那是打仗呀,但你不要忘记,我们所处的世界万事万物是相通的。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性格,甚至是家庭,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还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和设备,尤其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设备,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最大限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小到一节课,大到学校的管理,都是大小不等的一个系统,这就要求老师要把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搞好教学研究。
二、必须提高对教研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通常把教研组开开会,相互间听听课,外出活动活动就当成是研究,或者认为教研活动只不过是做给领导和上级看的摆设,或者把它当成是完成教学常规的程序和任务而已。
教研并不是这么简单,我们应该把它提升到“医生会诊”的高度,只有这样,教研才能为教学服务。尤其青年教师更应该把搞好教学研究当成自己教学生涯成长的必经之路。青年教师要把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中遇到的问题带到教研会上去,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各种处理方法,而老教师也要学习青年教师的开拓精神,尤其是应用新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办法,比如将电脑技术中的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应用到教学中,形象生动,在讲解某些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只要我们重视了教研活动,就是最基本的科组教研会都能给每位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和益处。
三、教研是教学质量和自身成长的源泉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搞好教研可以取长补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搞好教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比如备课、课件、信息等都可以共享。老师们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教研活动,这样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教研促进教学,教学促进教研的良性循环了。
我们的教学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天都在变化、发展,靠班主任或一、两个老师是不可能驾御好它的,而在经常的,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就可以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建立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在对外交流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不会固步自封,可以使整个学校整体发展和提高,也可以帮助别人,使其发展,互利互惠。
我们的老师在晋升晋职时,经常会感叹,我做了好多工作呀,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没东西写呀!这就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积累,没有把平时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于己没有提升,充其量也就是经验主义,于他人则没有起到帮助和借鉴作用。如果我们能象前文所提到的那样,把平时的灵感,体会写下来,做好教后记或教学笔记,进行研究和总结,你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了。所以搞好教研,容易形成成果,对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进行教研具体有些什么方法呢?说起来就很复杂了,我只能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在这里谈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克服惰性,主动增压,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大型的,上级布置的活动:目标教学研究,分层教学研究,说课,新课标等,也有学校、科组组织的活动: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评课,集体备课等。这时,我们就要克服抵触情绪,畏难情绪,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承担任务,不要以教学忙等理由拒绝参加。要知道通过这种活动,在集体的帮助下,你的优点可以得到发挥,你的缺点也会得到“体无完肤”的批驳,你的进步也是神速的。
二、做好备课,注意积累,写好教后记
课堂教学只是一堂课的一小部分,备课才是一节课的开始,而教后记才是结尾。只有善始才有善终,既要善始也要善终。我提倡集体备课,既可以体现集体智慧,也可以节省时间,还具有继承性。当然也不是叫老师们拿着集体备课教案去照本宣科,而是要注意集体备课的两个特性:
(1)横向性
集体备课体现的是共性,而同一个年级的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案进行更改、补充和提高。
(2)纵向性
现在多数都采用“电子教案”,这就为我们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继承,修改,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方便。学科知识,教纲,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利用前任的教案时要注意改进,尤其是要注意把精力转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讨能力上来,比如实验的设计,社会实践的设计上来,这样才达到了集体备课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
做好备课的同时,写好教后记也是提高研究水平的关键环节,把灵感、感受等写下来,并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寻找理论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它形成文章,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一篇有血有肉的论文了。你也就不会为写论文而发愁了。
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理论水平
学无止境,对谁来说都是适用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们要多阅读教学理论书籍和杂志,收集新的教学信息,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理论水平。这样就一定可以搞好我们的教研,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以上观点和方法,提供给全体同仁商榷,欢迎指正。
|